声明:本文内容基于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撰写智慧优配,已在文首和文末标注明确的来源和截图,请知悉。
来源:中国知网 原创稿
自秦始皇称帝开始,直到清朝灭亡,皇帝始终是历代最高的统治者,站在权力的巅峰。这个位置无数人梦寐以求,而身为皇族的子弟更是争先恐后地想要争夺。然而,也有一些人别出心裁,尽力脱离皇位的牵扯,表面看似愚昧,实则深思熟虑。
追求帝位的人往往结局悲惨,而那些看似糊涂的人,却能获得善终。和硕和亲王爱新觉罗·弘昼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。
弘昼的母亲是纯懿皇贵妃耿氏。耿氏在康熙四十二年进入四贝勒府智慧优配,成为格格。仅一年后,乾隆帝的母亲钮祜禄氏也作为格格进入了这个府邸。尽管钮祜禄氏进入较晚,但她生下了弘历,比耿氏早了三个月。由于雍正的次子早逝,皇子们没有严格的排序,弘历成为了雍正的第四子,而弘昼则是第五子。
展开剩余76%耿氏性格开朗,喜欢饮酒,雍正时常与她共饮,对她颇有宠爱,自然也喜爱耿氏所生的弘昼。同时,耿氏与钮祜禄氏在府邸的地位相当,且两人儿子年纪相近,因此两家关系较好,弘历与弘昼自小便是一起玩耍,兄弟情深。身为父母宠爱的孩子,弘昼从小便养成了任性但聪慧的性格。
雍正登基后,弘历与弘昼开始一起读书,先生们也对他们两兄弟给予了高度评价,称弘昼为性格温和的皇子。然而,历史上,弘昼的行为却与这个评价大相径庭。为何曾经温文尔雅的弘昼,最终变成了“荒唐”的亲王呢?
根本原因还是和皇位有关。与康熙帝子孙满堂不同,雍正的皇子非常少,最终只有四位活到成年。雍正登基后,十岁以上的皇子只有弘时、弘历和弘昼,这三人都成了继承人的候选者。
为了避免“九子夺嫡”的惨剧,雍正实施了“秘密立储”,将立储圣旨藏在“正大光明”牌匾后。然而,即使如此,皇子们之间的争斗依然难以避免,尤其是弘时。作为雍正最大儿子,且其母亲是地位较高的齐妃,弘时对太子之位有着强烈的渴望智慧优配,并不断暗中活动。
最终,弘时因为一些错误举动败下阵来。他暗中结交朝臣,甚至与雍正最大的政敌——廉亲王胤禩有过亲密往来。雍正得知后勃然大怒,将弘时送给胤禩,“你不是喜欢‘八叔’吗?那就做他的儿子去吧!”最终,弘时被剥夺了权利,在24岁时郁郁而终。至此,皇位的争夺者只剩下弘历和弘昼。
与弘时不同,弘历一直获得康熙的青睐,并在雍正继位后努力做一个孝子。弘昼在看到父亲雷厉风行对待弘时后,不禁心生忌惮,且看见兄长弘历雄心勃勃,便决定低调行事,主动在雍正面前称赞弘历。最终,弘历继位成为皇帝,而弘昼则明白自己最好保持低调,安享王爷之位。
乾隆帝即位后,安排了一些职务给弘昼,但弘昼总是推脱,专注于享乐。为了显示对弘昼的宠爱,乾隆将雍亲王府赏赐给了他。弘昼便开始奢侈挥霍,沉迷享乐。此时,一件事更让他显得荒唐:乾隆帝将雍正的另一儿子弘曕过继给了果郡王允礼,弘昼意识到这一变化并感到不安,开始有所行动。
一次,弘昼与朝廷重臣讷亲发生激烈争论,气愤之下,竟对讷亲破口大骂,甚至动手打人。此举令在场的大臣们震惊,乾隆帝虽然错愕,但并未立刻阻止,只是象征性地训斥了弘昼几句。朝臣们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乾隆帝的态度,纷纷避开了和弘昼接触。而弘昼的鲁莽行为也使得他在朝堂上名声狼藉。
不久后,弘昼因健康问题去世,享年58岁。乾隆对此深感痛惜,赐予他“恭”字谥号,并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。按理说,弘昼的长子应继承王位,但乾隆帝破格让弘昼的儿子继承了和硕和亲王的爵位。之后,弘昼的后代继续享有荣华富贵,直到清朝灭亡。
有人说弘昼一生荒唐,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弘昼通过自己的“荒唐”换来了后代的荣华富贵。这无疑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,弘昼的选择实际上比许多追求权力的皇子更加清醒和理智。
发布于:天津市景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